近期*批复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顶层确立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路径。而之前的一纸提案,掀起了关于“南方供暖”的广泛讨论,“南方地区需不需要供暖”?这个问题内含的本质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现有建筑无法满足。扩展开来看,有些要求虽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讨论,但已经在实际发生。以中国的巨大建筑体量和低水平居住品质,即使是结构性的变化,也可能造就较大细分市场。
行业观点:
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和向“生态文明模式”转变的新一轮竞争中,发展绿色建筑是必经之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政府投资的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梳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具有消费升级的拉动力,这一特点在越来越不绿色的城市环境中逐渐强化。开发商已经在行动。以朗诗等为代表的绿色地产,在过去的实践中已经得到验证,而万科、绿地、招商等,也把绿色建筑内含于其基本的产品理念和标准中。
绿色建筑的发展具备“很长的坡、很湿的雪”的特点。“很长的坡”:中国仍处于城镇化的进程中,每年十亿多平米的新建面积和近400亿的老旧面积,为绿建的实施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很湿的雪”:随着政府对生态文明的日益重视、节能新标准的实施、奖励政策的推动、消费升级的需求和房地产企业的迅速介入,绿建的发展得到强化。
以现有标准中较低要求来计算,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增量市场约为426亿元/年(2015年),主要集中于围护结构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室内环境控制领域。显性市场容量较小,但绿色建筑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政策和强制性标准或将向它靠拢,从而加快相关行业的受益强度。例如,江苏强制要求东西向外遮阳等等。
投资建议:
经过自上而下的研究和自下而上的调研验证,我们认为,目前时点,保温材料、自保温墙体、节能门窗幕墙、建筑智能化和产业化几个领域的变化值得重视。从政策长期导向的主题性出发,建材领域中我们建议关注长海股份、嘉寓股份、太空板业、南玻、先锋新材、罗普斯金、北玻股份、鲁阳股份等等。
另外,相比传统建筑,绿建的发展更具有区域化的多样性特点。从区域的角度来看,较发达的北京、深圳、江浙沪走在*列,政府推动意愿也更加强烈,例如北京2013年或制定更严格的绿建标准。这些区域的企业或将受益。
风险提示:
绿色建筑还处于快速发展前期,EPS的大面积兑现可能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