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低碳示范项目将建成,节能亮点抢先看
点击次数:2412 更新时间:2013-05-27
2012年6月28日,扬城*低碳示范项目——南河下低碳示范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建筑主体工程目前已全部完成,各项节能环保设备正在紧张安装调试,户外道路管网铺设全面铺开,整个项目zui快6月可建成。 接下来将为读者梳理该项目应用的建筑节能技术亮点。
亮点一:太阳“点”亮路灯
记者在南河下低碳示范区内看到,户外路灯已经安装结束。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些路灯都是采用的节能灯,电源全部来自太阳能光伏板发电。
项目负责人将记者带进项目展示区的3号楼二楼平台,两名技术人员正在平台一个“人”字顶上安装光伏板,光伏板面积为10多平方米。“光伏板分别安装在3号楼和11号楼平台上,共有24块板子,总发电能力为4.32千瓦。”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整个路灯的供电全部依赖上述太阳能发电。
阴雨天气怎么办?该负责人介绍,光伏板储电能力可满足路灯一周的供电,一周后若继续阴雨,可切换成电网供电。
室内照明如何节能?记者在社区内所有11幢建筑全部走了一圈后发现,每间屋子内都是使用的节能灯,功率只有5瓦,大大减少了能量消耗。
除了供应路灯,3号楼东墙上还安装了插座,供电动车、手机等充电,电源全部来自光伏板发电。“这看似简单,其实是节能项目的直观展示。”该负责人介绍,上楼可以看到光伏板,下楼就可以看到太阳能给电动车充电,市民可直接感受到太阳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也是示范区的“示范”项目之一。
亮点二:将阳光“导”进室内
在3号楼太阳能光伏板旁,记者在平台上还见到两只塑料大“蘑菇”。项目负责人介绍,这就是增强楼下户内光线的导光管。
示范区创新建设了日照照明系统,可以将阳光采集传导到需要光线的地方。该系统通过导光管的运用,可以将光线聚集到采光区。采光区捕捉低角度光线,拒绝强烈的光线与热量。捕捉到的光线通过可以转动90度的加长管,将光线送至输出区。输出区设置有日光调节器,以及的光学漫射设施和超高的显色性,便可将更多的阳光传到需要光线的地下室等地方。该系统同时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不必担心光线“走”到室内的同时也会有室外的热气或冷气乘虚而入。
为感受导光管的作用,记者尝试着用纸箱罩住导光管,然后跑到楼下卫生间内的光线输出区,发现室内光线比之前暗了许多。
亮点三:收集雨水来灌溉
在示范区北端,记者还在路上见到一个高出路面约50厘米的黑色波纹管,直径约50厘米,直通地下。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是示范区雨水收集系统的出水口,水泵已放到地下,该处将安装水,把水引出用来浇灌树木花草和冲厕所。在房屋的屋面、屋檐、墙壁、地面等地方,都安装有雨水收集设施。
据悉,示范区内建设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可将建筑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并在近地面处设置雨水收集器,内部伴有净化装置。这些雨水一部分汇入地下雨水管网,一部分净化后直接利用,可用于浇花、冲厕所。示范区地面也作了透水铺装,通车路面青石板采用梯形截面铺砌,不通车路面采用鹅卵石、梯形青砖,便于雨水渗透,补给砖下土壤。示范区内还选用了下凹式绿地,这种绿地固碳释氧能力比普通绿地高20%,下凹绿地所需浇灌水量也显著小于普通绿地。区内的景观水池同时也被用于地面雨水收集。雨水汇集后经过净化,将供给园林灌溉、景观水池用水、喷雾用水,甚至室内水利用。
此外,示范区还把大地当空调能源,利用地下岩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低温热源的热泵系统,它把传统空调器的冷凝器或蒸发器直接埋入地下,使其与大地进行热交换,或是用水或水和防冻剂的混合液在管道中流过大地,从而与大地进行热交换,用来制冷或制热。该系统比空气源热泵节省能源40%以上,比电采热节省能源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