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成主流
点击次数:1341 更新时间:2013-09-27
25日,北京市人大再次对《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修改草案进行审议,这部大气法规提出从政府到个人的一系列节能减排举措。做为社会能耗大户、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场所和示范基地,校园节能势在必行,节能减排理念在不少高校早已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近几年,绿色低碳正成为建筑界的主流趋势。而绿色建筑zui大的特点就是节约资源、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的使用空间。
清华大学的环境学院楼利用太阳能发电每年达十几万度。该楼主体建筑高40米,地上10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等先进技术、材料和装备。以太阳能发电为例,该楼安装了400多块太阳能发电板,在晴天可随时发电供楼内办公、教学、科研使用,在未全部投入使用的情况下,每年就能发电十多万度。
在山东建筑大学,教学楼里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已经覆盖了该校的图书馆和主要教学楼。学校160个教室的7000多根荧光灯管,从过去每月耗电量约为12万千瓦时下降到3.4万千瓦时,每月节省电费高达5.3万元。
电梯运行需要耗电,但在北京交通大学,分布于各教学楼的40部电梯却能在运行的同时发电。学校引入了电梯“能量反馈系统”,即电梯上行时耗电,下行时将电梯处于高处的势能转变为电能,为电梯的电机运行进行供电,每年“发电量”约60万度。
四川省首所全面进行节能改造的高校——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历时两个月,对校园的照明设备进行了全面的节能改造。改造完成后,一年可节约用电169万度。一年可为社会减少电煤消耗749吨、减少纯净水消耗742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81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5吨。
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出台,中国绿色校园的建设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由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会、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已通过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的审查,并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