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关键
点击次数:2591 更新时间:2012-09-28
近年来,各地掀起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热潮,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误区。改变这种现象,迫切需要正确把握新能源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艰巨性,努力做到有序发展、科学发展。
在地区产业规划上,坚持因地制宜,防止不切实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差异很大。这决定了各地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行业和项目。目前,各地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此时更需防止不顾实际、“一窝蜂”地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造成新一轮的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
在碳减排路径规划上,坚持统筹考虑,防止不惜代价。推进碳减排,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必须从全国范围、从全局*来统筹考虑碳减排目标的落实。完成减排目标并非只有发展新能源产业一条路可走,而且新能源产业链也不是全程清洁的。抓好传统能源产业的节能减排仍然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不少地区来说,抓好针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节能减排,效果可能会更为明显。因此,各地需要从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上进行综合论证,采取各有特色的能源发展路径与减排方案,防止不惜代价地搞减排。
在能源结构改善上,坚持循序渐进,防止急于求成。在世界能源发展*,每一次能源转型都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应当看到,未来若干年新能源还难以占据主导地位,人类发展还将依赖石油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从补充能源(15%左右)到主流能源(20%左右)再到主力能源(30%左右),zui终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可能要经历40-50年的时间。同时,能源结构的优化也不仅仅是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高,还包括提高能源清洁使用的比重,这个市场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各地在发展新能源时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循序渐进,防止急于求成。
在新能源体系建设上,坚持均衡协调,防止重工轻农。生物质能源的主要依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太阳能和风电的主要依托是钢铁、机械、新材料等工业。从实际情况看,发展生物质能源对地方财税收入增长的拉动效果不明显,而发展太阳能、风能则能*地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因此,不少地方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政策过分倾向于太阳能、风能。其实,我国作为农林大国,农业资源丰富,新能源体系建设应优先发展生物质能源,重视生物质能开发产业链建设。各地如果把这一问题处理好了,就能够实现大批农民从能源消费者向能源生产者的转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大量废弃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问题。
在新能源技术战略上,坚持重点突破,防止亦步亦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等途径,初步建立了新能源产业体系。但也应看到,我国新能源产业结构还很不均衡,绝大部分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通过新能源技术与标准构筑新的产业技术壁垒。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战略研究,尽快制定实施新能源的综合研究计划,特别是新能源基础性研究计划与财政支持计划,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突破。
在新能源合作上,坚持务求实效,防止授人以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上出现了中国“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等论调。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将加强新能源合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表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消除社会的疑虑。同时,通过加强合作特别是科技合作,拓展我国发展新能源的空间和路径。
在地区产业规划上,坚持因地制宜,防止不切实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差异很大。这决定了各地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行业和项目。目前,各地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此时更需防止不顾实际、“一窝蜂”地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造成新一轮的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
在碳减排路径规划上,坚持统筹考虑,防止不惜代价。推进碳减排,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必须从全国范围、从全局*来统筹考虑碳减排目标的落实。完成减排目标并非只有发展新能源产业一条路可走,而且新能源产业链也不是全程清洁的。抓好传统能源产业的节能减排仍然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不少地区来说,抓好针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节能减排,效果可能会更为明显。因此,各地需要从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上进行综合论证,采取各有特色的能源发展路径与减排方案,防止不惜代价地搞减排。
在能源结构改善上,坚持循序渐进,防止急于求成。在世界能源发展*,每一次能源转型都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应当看到,未来若干年新能源还难以占据主导地位,人类发展还将依赖石油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从补充能源(15%左右)到主流能源(20%左右)再到主力能源(30%左右),zui终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可能要经历40-50年的时间。同时,能源结构的优化也不仅仅是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高,还包括提高能源清洁使用的比重,这个市场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各地在发展新能源时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循序渐进,防止急于求成。
在新能源体系建设上,坚持均衡协调,防止重工轻农。生物质能源的主要依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太阳能和风电的主要依托是钢铁、机械、新材料等工业。从实际情况看,发展生物质能源对地方财税收入增长的拉动效果不明显,而发展太阳能、风能则能*地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因此,不少地方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政策过分倾向于太阳能、风能。其实,我国作为农林大国,农业资源丰富,新能源体系建设应优先发展生物质能源,重视生物质能开发产业链建设。各地如果把这一问题处理好了,就能够实现大批农民从能源消费者向能源生产者的转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大量废弃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问题。
在新能源技术战略上,坚持重点突破,防止亦步亦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等途径,初步建立了新能源产业体系。但也应看到,我国新能源产业结构还很不均衡,绝大部分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通过新能源技术与标准构筑新的产业技术壁垒。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战略研究,尽快制定实施新能源的综合研究计划,特别是新能源基础性研究计划与财政支持计划,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突破。
在新能源合作上,坚持务求实效,防止授人以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上出现了中国“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等论调。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将加强新能源合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表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消除社会的疑虑。同时,通过加强合作特别是科技合作,拓展我国发展新能源的空间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