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需求区域性变化
《规划》提出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例如,《规划》要求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强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引导,提升质量,增加数量。可以预见,这些将使钢材需求趋向区域化。
《规划》还提出重点建设陆路边境口岸城镇。这一大批陆路边境口岸城镇将是未来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有望被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因此,随着《规划》的实施,这些边境口岸城镇对钢材的需求量将明显增加,而当地钢材资源相对较少、缺口较大。钢材的需求将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和陆路边境口岸城镇转移,钢贸商也将转移经营重点,拓展新的市场。
绿色钢材成为焦点
《规划》提出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体系,推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多元化、规模化应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及认证体系,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倡导绿色出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都需要大量绿色钢材、节能钢材。例如,绿色建筑,就需要大量高强度、节约型的钢材,如高强度抗震钢筋等;新能源汽车制造,也需要高强度、轻量化、环保型的新钢种。
综合来看,新型城镇化将带动钢材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除了螺纹钢和线材外,型材、管材、板材、结构用钢等都会出现增长。钢材消费将向三级、四级市场转移。城镇房地产、基建、天然气、水力、电力、环保设施等领域将是钢材需求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