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政府埋单如何走向市场化
点击次数:1843 更新时间:2014-05-07
摘要:根据相关规划,到2015年末,全国20%的城镇新建建筑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公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的建筑项目)1025个,其中上海86个,。
不过,这些建造设计之初已经获得绿色设计标识的建筑,运营一年后只有不到10%能继续获得“节能勋章”绿色运营标识。绝大部分项目的“绿色荣誉”只是停留在图纸上和竣工之初,用上一段时间后出现各种“水土不服”。
那么,如何保证绿色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绿意盎然?上海近年来试水楼宇能耗实时监控,为绿色建筑“把脉、诊治”,帮助绿色建筑真正成为“常青树”。
设计有硬伤运维跟不上
绿色建筑前期设计犹如“技术选秀”,忽略具体应用;后期绿色运营维护几乎为零,导致一些项目沦为新技术的低效堆砌
目前,国内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大体分“两步走”:设计草图中具备各种各样的绿色技术,建筑施工中“挂上”节能设备,即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待项目建成后运营一年再评估达标,才获得绿色运营标识。目前,国内大部分绿色建筑迈出了“*步”,却难以踏出“第二步”,仅仅戴上一顶绿色技术的“帽子”。
据了解,上海某幢办公楼在绿色设计之初,简单照搬了德国高标准围炉结构节能设计,保温性能和气密性很好,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地滨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结果,整幢大楼几乎开不了窗,全靠恒温恒湿的空调系统来调温,不仅先期绿色技术成本投入高,后期用能成本也高。
无*偶,上海市一幢“绿色老年公寓”,每栋楼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系统,集中集热储热,集热器和水箱均放置于屋顶,恒温循环,燃气辅助加热,保证打开水就有温度适宜的热水流出来。投入实际使用后,技术却几乎全部失效。因为,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使用热水量很小,甚至一些老人洗澡时会去公共浴室。辅助热源、循环泵很多时候都在空转,即使每吨15元的热水费用,仍然抵不过飙升的能耗成本。
类似这样绿色技术“纸上画”、绿色应用“墙上挂”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研讨会上,专家纷纷指出,绿色建筑前期设计犹如“技术选秀”,却忽略具体应用及使用者习惯,后期绿色运营维护更几乎为零,这直接导致一些项目沦为新技术的低效堆砌。
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建议,尽快建立并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能效评价体系,从建筑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收集大量数据,科学测算评估建筑实际的节能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不过,这些建造设计之初已经获得绿色设计标识的建筑,运营一年后只有不到10%能继续获得“节能勋章”绿色运营标识。绝大部分项目的“绿色荣誉”只是停留在图纸上和竣工之初,用上一段时间后出现各种“水土不服”。
那么,如何保证绿色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绿意盎然?上海近年来试水楼宇能耗实时监控,为绿色建筑“把脉、诊治”,帮助绿色建筑真正成为“常青树”。
设计有硬伤运维跟不上
绿色建筑前期设计犹如“技术选秀”,忽略具体应用;后期绿色运营维护几乎为零,导致一些项目沦为新技术的低效堆砌
目前,国内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大体分“两步走”:设计草图中具备各种各样的绿色技术,建筑施工中“挂上”节能设备,即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待项目建成后运营一年再评估达标,才获得绿色运营标识。目前,国内大部分绿色建筑迈出了“*步”,却难以踏出“第二步”,仅仅戴上一顶绿色技术的“帽子”。
据了解,上海某幢办公楼在绿色设计之初,简单照搬了德国高标准围炉结构节能设计,保温性能和气密性很好,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地滨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结果,整幢大楼几乎开不了窗,全靠恒温恒湿的空调系统来调温,不仅先期绿色技术成本投入高,后期用能成本也高。
无*偶,上海市一幢“绿色老年公寓”,每栋楼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系统,集中集热储热,集热器和水箱均放置于屋顶,恒温循环,燃气辅助加热,保证打开水就有温度适宜的热水流出来。投入实际使用后,技术却几乎全部失效。因为,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使用热水量很小,甚至一些老人洗澡时会去公共浴室。辅助热源、循环泵很多时候都在空转,即使每吨15元的热水费用,仍然抵不过飙升的能耗成本。
类似这样绿色技术“纸上画”、绿色应用“墙上挂”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研讨会上,专家纷纷指出,绿色建筑前期设计犹如“技术选秀”,却忽略具体应用及使用者习惯,后期绿色运营维护更几乎为零,这直接导致一些项目沦为新技术的低效堆砌。
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建议,尽快建立并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能效评价体系,从建筑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收集大量数据,科学测算评估建筑实际的节能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