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呼唤绿色建筑
点击次数:2958 更新时间:2014-07-15
摘要:建筑节能在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发展钢构建筑更是节能环保的*选择。这一共识来自中华环保联合会近日举办的“钢结构建筑与循环经济高层论坛”。另据了解,目前国家正在制定“节能省地”的建筑发展规划,鼓励发展钢结构建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钢结构”为节能而生
采用钢结构集成房屋建筑体系,在施工中与传统现浇生产方式相比,可减少用工30%、节约施工占地50%、节水60%、节电60%、噪音减少80%、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减少80%、工期缩短30%以上。所以,钢结构建筑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何谓钢结构建筑?如果无意于从概念上理解,只需看看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央视新办公楼、上海*中心等,就知道所谓的钢结构建筑,就是以工厂化生产钢梁、钢柱为骨架,同时配以新型轻质、保温、隔热、高强的墙体材料等作为围护结构建造而成的建筑。
“钢结构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许多优势。”中国建筑(601668,股吧)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介绍说,以住宅建筑为例,钢结构断面小,与传统房屋相比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8%左右,空间利用率因此有了明显提高。在抗震方面,由于钢结构中的钢材抗拉、抗压、抗剪,能较大幅度弯曲,是稳定性、延展性*的材料,当有强震时,可以依靠钢材的弹性变形来消化强大外力,吸收地震烈度。在资源利用上,钢结构建筑中80%的钢材可以循环使用,既节约资源又可减少建筑垃圾。
在一次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上,*有关人士指出,以钢代砼(混凝土)将是大势所趋。
*的这位专家还指出,在碳排放总量中,传统建筑业排放的碳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当地的建筑业十分关注碳约束和循环经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已经发展到非常完善的阶段,占全部住宅建筑的40%以上。
国外*的成功经验说明,钢结构的住宅或建筑,将打破房地产、建筑、机械装备制造、绿色建筑、新型建材、防灾减灾、家电厨卫装修等产业之间的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循环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
这些年来,我国钢结构建筑和住宅正在持续发展,据初步统计,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浙江、湖北、内蒙古等地已经开发或建成的钢结构住宅超过1000万平方米。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水立方”、*新办公楼,上海*中心等一大批具有*水平的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我国采用钢结构为建筑主体结构的应用*工程。
正值市场换挡期
作为人与环境联结的工具,建筑要想变得更低碳、节能,就要多比对、去陈规。然而,多年来,传统建筑普遍使用的混凝土施工污染严重、能耗巨大、回收困难。如何突破这一发展瓶颈,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而以钢结构为代表的绿色节能建筑,因为其生产过程中工业化程度较高,每平方米消耗资源量约为800—1000千克,仅为传统建筑能耗的1/3,而且其中50%是可再生资源。
韩国的桥梁和建筑用材基本都是钢结构材料,而国内95%以上的建筑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造成这种局面的zui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传统的建筑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业长期发展中,钢混结构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行业资源多集中于此,短期内难以改变;二是钢结构企业没有建筑总承包资质,钢结构建筑体系规范、标准虽然齐全,但相关配套技术发展不完善,致使钢结构建筑始终没有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目前,这种形势正在转变。当前,我国钢结构建筑已经迎来发展机遇期。首先,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建筑工业化,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已全面展开,为钢结构建筑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其次,新型城镇化战略,为钢结构建筑发展提供了突破口。再次,建筑业人力成本、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已形成倒逼机制,迫使建筑企业加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zui后,钢结构建筑是化解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有效方式。
“钢结构”为节能而生
采用钢结构集成房屋建筑体系,在施工中与传统现浇生产方式相比,可减少用工30%、节约施工占地50%、节水60%、节电60%、噪音减少80%、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减少80%、工期缩短30%以上。所以,钢结构建筑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何谓钢结构建筑?如果无意于从概念上理解,只需看看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央视新办公楼、上海*中心等,就知道所谓的钢结构建筑,就是以工厂化生产钢梁、钢柱为骨架,同时配以新型轻质、保温、隔热、高强的墙体材料等作为围护结构建造而成的建筑。
“钢结构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许多优势。”中国建筑(601668,股吧)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介绍说,以住宅建筑为例,钢结构断面小,与传统房屋相比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8%左右,空间利用率因此有了明显提高。在抗震方面,由于钢结构中的钢材抗拉、抗压、抗剪,能较大幅度弯曲,是稳定性、延展性*的材料,当有强震时,可以依靠钢材的弹性变形来消化强大外力,吸收地震烈度。在资源利用上,钢结构建筑中80%的钢材可以循环使用,既节约资源又可减少建筑垃圾。
在一次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上,*有关人士指出,以钢代砼(混凝土)将是大势所趋。
*的这位专家还指出,在碳排放总量中,传统建筑业排放的碳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当地的建筑业十分关注碳约束和循环经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已经发展到非常完善的阶段,占全部住宅建筑的40%以上。
国外*的成功经验说明,钢结构的住宅或建筑,将打破房地产、建筑、机械装备制造、绿色建筑、新型建材、防灾减灾、家电厨卫装修等产业之间的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循环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
这些年来,我国钢结构建筑和住宅正在持续发展,据初步统计,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浙江、湖北、内蒙古等地已经开发或建成的钢结构住宅超过1000万平方米。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水立方”、*新办公楼,上海*中心等一大批具有*水平的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我国采用钢结构为建筑主体结构的应用*工程。
正值市场换挡期
作为人与环境联结的工具,建筑要想变得更低碳、节能,就要多比对、去陈规。然而,多年来,传统建筑普遍使用的混凝土施工污染严重、能耗巨大、回收困难。如何突破这一发展瓶颈,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而以钢结构为代表的绿色节能建筑,因为其生产过程中工业化程度较高,每平方米消耗资源量约为800—1000千克,仅为传统建筑能耗的1/3,而且其中50%是可再生资源。
韩国的桥梁和建筑用材基本都是钢结构材料,而国内95%以上的建筑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造成这种局面的zui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传统的建筑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业长期发展中,钢混结构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行业资源多集中于此,短期内难以改变;二是钢结构企业没有建筑总承包资质,钢结构建筑体系规范、标准虽然齐全,但相关配套技术发展不完善,致使钢结构建筑始终没有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目前,这种形势正在转变。当前,我国钢结构建筑已经迎来发展机遇期。首先,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建筑工业化,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已全面展开,为钢结构建筑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其次,新型城镇化战略,为钢结构建筑发展提供了突破口。再次,建筑业人力成本、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已形成倒逼机制,迫使建筑企业加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zui后,钢结构建筑是化解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