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细内容
钢结构建筑:寻找“刚需”突破口
点击次数:1442 更新时间:2014-07-21

    市场前景看好
    近年来,钢铁行业饱受供大于求、产能过剩之苦。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做好降本增效工作以外,钢铁业迫切需要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
    而钢结构用钢无疑有助于缓解“钢需”不振。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钢结构年产量约3500万吨,用钢量占当年钢产量比重的5%左右,而数据显示该比例不足10%,这预示着钢结构用钢市场拥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钢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建筑结构,与其他结构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白玉星告诉笔者,首先,钢结构强度高、塑性韧性好,具备较强的抗震性能、抗动载能力以及延性,若加以合理利用可提升建筑的可用面积;其次,钢结构建筑自重轻,现场施工速度快,可缩短工期;zui后,钢结构部件的尺寸、容易确定规格标准,可实现建筑施工的规模化、产业化,也易于质量控制。
    建筑业本身是高耗能行业,而钢结构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经测算,若产业化的钢结构建筑生产方式在我国普及,建筑垃圾将减少约83%,材料损耗减少约60%,可回收材料增加60%,建筑节能达50%以上。
    由于具有诸多优点,钢结构获得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强调,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
    据业内人士估算,到“十二五”末,我国钢结构用钢量约达5000万吨;到“十三五”末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可提高至7000万吨。如果加上政策和行业的协同发力,有专家预计届时钢结构用钢量可突破1亿吨。
    推广应用遇阻
    据了解,国内的中高层以及大跨度建筑已经在全面推广钢结构,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都是钢结构的杰作,诸如机场、大型体育场馆、工业厂房等项目建设中,应用钢结构已是。但总体而言,钢结构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并不顺利,在建筑中的比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成本问题引起的市场端障碍。精工钢构集团董事长方朝阳表示 “钢结构建筑与传统混凝土建筑中的产品成本已接近,但相对于较多的低层、多层普通建筑来说还是略高。对于低端价格敏感性高的市场来说,成本问题仍然会影响其使用钢结构建筑的积极性。”
    其次,钢结构企业的产能制约。我国每年新建面积巨大,而目前钢结构建筑标准化率较低,订单式的生产与作业模式对钢结构建筑的市场应用程度也会造成影响。同时,标准化率低导致配套部品缺乏一定的技术标准,可能出现“优材劣用”等问题。
    zui后,应用钢结构的观念还有待树立。“长期以来,建筑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思维根深蒂固,人们对钢结构不甚了解,甚至有人觉得钢铁随时可能锈掉。”白玉星认为,观念的固化导致当前业主的使用、设计的采用、开发商的习惯都更倾向于混凝土,并且让长期从事混凝土作业的施工人员转而进行精细化钢结构作业也有很大难度。
    产业协力拓展
    事实上,在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钢材价格走低的态势下,zui令开发商担忧的成本问题正在得到解决。“目前受益于钢材市场价格下降,钢结构与传统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已经非常接近,在30层楼以上建筑中甚至成本更低,且随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建筑工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成本压力有望进一步下降。”方朝阳认为,今后使用钢结构建筑不仅具有性能优势,也会逐渐显现成本优势。
    据了解,当前推广钢结构急需开拓的市场,主要是在住宅领域。虽有数据显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北、内蒙古等地已经开发或建成的钢结构住宅超过1000万平方米,但总的来说,全国住宅建筑还是以混凝土结构居多,全面推广钢结构民用住宅具有可观的市场潜力。
    专家建议,从推广钢结构的现实可行性出发,政府可以在保障房以及地震烈度较大区域考虑推广钢结构建筑,进行一些先期政策指引;同时,在建筑材料体系中发展为钢结构的配套材料和设施,逐步形成上下游完善的产业链。
    “当前不足10%的钢结构建筑占比一定会有所改观,‘十三五’末可达到20%。虽然我国依据国情不一定能达到国外40%的比例,但目前市场依旧有潜力可挖,毕竟推广钢结构不仅有利于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更有利于促进建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两个行业共同的机会和挑战。

 

分享到:

加入收藏 | 返回列表 |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