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细内容
从节能到绿色: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
点击次数:3515 更新时间:2014-12-12
  建筑绿色节能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具有*的公共性和公益性,而低碳、环保相关核心技术又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竞争力。因此,无论从科研投入、资金补贴和政策支持,都需要政府主导、市场跟进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关注建筑节能。1973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将油价上涨两倍多,让西方国家遭遇了*次严重的能源危机,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推行自此开始。
  
  建筑节能,主要是降低采暖、空调、照明等能耗,比如提高保温隔热能力,提高采暖、空调等的用能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加强科学合理的用能管理,等等。
  
  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较晚,但强制性的节能规范、标准体系的建立却堪称世界。到“十一五”末,全国城镇的新建建筑基本全部执行了节能强制性标准。如今,建筑节能已向“绿色建筑”转型,并逐步由“浅绿”走向“深绿”。
  
  而与此同时,建筑节能在中国也遭遇推行困难,市场失灵、产业模式不完善,仍是目前的zui大挑战。
  
  艰难的开局
  
  原建设部在1986年发布了中国*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严寒、寒冷地区的新建和扩建采暖居住建筑,提出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普遍降低30%的*步节能目标。但这仅为中国建筑节能起步阶段的标准,节能、保温水平提高的效果不大。此外,由于种种原因,三北地区并未全面实施。
  
  年,原建设部确定了将采暖能耗在上述设计基础上节约50%的第二步强制性目标,并颁布了修订后的行业标准。据测算,如果这一目标在中国三北地区全面实施,“九五”期间累计节能可达1000万吨标准煤。
  
  然而,新标准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原*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向《了望东方周刊》介绍,2000年检查时发现,“设计阶段标准的执行率只有5%,施工阶段执行率2%”。
  
  与此同时,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采暖需求逐渐凸显。居民普遍自行安装设备,致使冬季采暖、夏季空调能耗急剧上升,因为房屋设计不科学,能源浪费严重。
  
  2001年与2003年相继颁布的两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中国的“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建筑都提出了“节能50%”的要求。
  
  但直到2005年之前,这一目标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林海燕告诉本刊记者,建筑设计、施工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是主要原因。
  
  此外,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体制不顺、监管体系不健全,各地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等,使得与发达国家建筑节能迅速发展相比,中国的总体水平差距有所扩大。
  
  “十一五”突破
  
  “建筑节能真正做起来是在‘十一五’期间。”武涌说。2004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制定并强制推行更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
  
  2007年,国家出台“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并规定从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
  
  2010年,全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情况显示,“十一五”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5%,施工阶段此比例为95.4%,均完成了*提出的“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95%以上”的工作目标。
  
  至此,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设计标准的“第二步”节能目标基本实现。
  
  根据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在总结采暖地区实施JGJ26-95节能设计标准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同时借鉴节能先进国家的经验,原建设部于2010年发布《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规定将原标准中50%的节能目标提高到65%左右。这一目标作为中国建筑节能“三步走”战略中的zui后一步,有望在2020年全部实现。
  
  这样的成果意味着什么?武涌说:“在推行节能设计标准之前,以北京地区为例,一个采暖期用能约为25公斤标准煤/平方米,按照节能50%的标准严格设计、施工,可以实现降到12.5公斤标准煤,采暖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但即便如此,仍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6升油/平方米,大约相当于8.57公斤标准煤/平方米。
  
  如果执行65%的节能设计标准,有望接近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水平。北京、天津在完成65%的节能设计标准之后,目前在执行75%的节能要求。武涌说,能效水平“跟一些西方国家基本持平”。
  
  全部执行75%或更高的节能标准,要看投入产出比。未来15年,“标准会跟差不多,以采暖或空调的净零能耗作为标准,设定2016年到2030年的能效提升目标”。
  
  节能改造齐头并进
  
  管住新建建筑能耗增长的同时,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自“十一五”起正式推行。
  
  按照2007年《*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十一五”期间,需要推动北方采暖期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
  
  德国东、西部合并之后,也对和中国居住模式相似的原东德既有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但因为房屋产权公有,相对容易推行。而中国因为住户的收入水平、人员构成、生活习惯不同,很难统一。
  
  我国*财政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补贴为50元/平方米,仅占改造成本的1/4,地方政府与业主需负担余下部分,存在资金压力。
  
  2008年仅改造了0.3亿平方米。2009年的一次两部委碰头会上,有两个分别背了2700万平方米、1900万平方米改造指标的省份要求减负。
  
  然而,情况很快有了变化。“一位市委书记到我办公室要求增加指标。”武涌后来了解到,房屋改造后,住户发现“更暖和、噪音小了,二手房交易价格也涨了”,于是主动要求节能改造。
  
  “现在北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倒过来的,不是指标分不分得下去,而是国家能安排出来多大财力来支持这件事。”他说。
  
  除了动力机制的转换,商业模式也在形成。武涌介绍说,吉林省通化县在没有省级财政补贴的情况下,把*补贴作为资本金,由热力公司将收费权抵押,向银行融资以充实改造资本,以改造后节省的原本应该退还业主的热力费用于还本付息。这一机制在唐山、内蒙古等地也逐渐形成,还减免了节能改造开发、施工企业参与改造工程所发生的税费。
  
  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提出对3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做节能改造。其推进基本与中国同步,但zui终却没有完成。而中国截至2010年底,北方采暖地区15省市共完成改造面积1.82亿平方米,超额完成了*确定的1.5亿平方米改造任务。
  
  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与管理
  
  近几年,全国各地超高层建筑、巨大体量的商场、车站、玻璃盒子建筑等成为公共建筑中的新潮。而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调查研究表明,公共建筑如单栋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并采用玻璃幕墙等全封闭形式,配以集中空调系统时,其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普通规模不采用*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能耗的两三倍。
  
  *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型公共建筑(2万平方米以上)占总建筑面积的4%,能耗却占到22%。为遏制公共建筑总能耗的迅速增长,一项从能耗统计到能源审批、能效公示、建立定额标准、超定额加价的制度体系被推出。
  
  配合这套制度实施的技术方法叫“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体系”。要求建立能耗监测平台,首先是对采暖、照明、空调等分类分享安装计量装置,通过传感器读取计量结果并公示,促进业主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此外,发现每一栋建筑的节能潜力,由市场来推动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这套制度体系建立后,在*财政的支持下,力推节约型校园、节约型医院,目前已有100多家高校作了节能改造。“其中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等的节能成果和运行模式。”
  
  “十二五”期间,*联合*选取了重庆、深圳、上海、天津四个城市改造公共建筑,要求400万平方米能效提高20%。“这个标准是通过大量数据测算得出的能效提升*值。”武涌说,“靠市场自发,能效提升一般不会超过10%,但是有政府补贴,一是效果有保障,二是周期不会太长,所以市场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遗憾的是,“400万平方米”完成之后,政策尚无下文。武涌介绍,四个城市共同向*反映,希望政策给出一个中长期的能效提升目标,以使企业和人员有合理预期。

分享到:

加入收藏 | 返回列表 | 返回顶部
Baidu
map